

江苏自考人格心理学考试大纲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人格心理学是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人格心理学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与探索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行为模式的学科。人格心理学从整体上探讨人的心理活动,其主要内容是描述人格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形成与发展因素、测量与评价方式、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以及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生物发展理论等。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提高应考者熟练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人格心理学核心概念、运用人格心理学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自学者认识到人格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范式。
2.学习和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点把握各种理论流派的哦核心理论观点和相关的研究新进展;
3. 了解人格心理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特点等因素;
4. 学习和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掌握人格理论评价的基本方法;
5.使考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人格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提高自己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和调控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与本课程相联系的课程是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本课程主要讨论人格的理论的应用,其他课程作为本课程的前置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包括重点、次重点、一般。重点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经典的理论,次重点是人格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研究方法,一般内容是人格心理学的简单应用。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人格心理学概念及人格心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人格心理学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人格心理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人格心理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人格心理学事实,对人格心理学问题进行某一实际领域的分析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人格心理学事实,对心理问题进行多个心理问题的综合心理分析和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编 人格心理学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格的定义、特征和含义,了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概况,以及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主观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理解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学会分析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人格的定义,包括集合式定义、整合式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个别性定义、代表性格定义、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综合性、稳定性、独特性和功能性、人格心理学的主题、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
影响人格发展的生物学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观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当代心理学词典中人格的定义、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形成理论。遗传因素;遗传率、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选择性饲养、体质差异研究;脑功能定位;影响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
2、领会:(1)各种人格定义的优点与不足;(2)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的含义;(3)人格的主要含义;(4)人格理论的影响因素;(5)正确认识人格理论的地位与作用;(6)区分人格与人性、人格与性格;(7)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8)遗传对人格的影响;(9)生理成熟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10)家庭与早期经验的影响;(11)学校与社会文化的影响;(12)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13)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14)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观因素;观因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15)遗传和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交互作用;(16)学校在人格形成中的特殊作用;(17)实践活动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的定义及其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教学重点是人格的内涵、各种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格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人格的本质及其内涵。理解影响人格的关键因素;社会与文化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作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双生子研究的意义。
第二编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各个人格理论,识记各个理论的基本概念,领会各个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了解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和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产生的背景、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识记:(1)人格动力: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2)人格结构的地形学模型与结构模型: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3)人格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及其发展障碍。(4)研究方法:临床观察法、心理治疗技术。(5)研究主题:梦心理学、焦虑、防御机制及其相关概念。
2、领会:(1)精神分析的含义与特点;(2)弗洛伊德精分析论的基本观点;(3)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贡献与局限。
荣格的人格理论:
1、识记:(1)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概念;(2)人格结构: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情结的含义;(3)人格类型:四种心理机能、八种人格类型;(4)人格发展;(5)人格成因 ;(6)人格研究方法:字词联想技术、释梦技术、绘画疗法;(7)研究主题:心理分析、梦心理。
2、领会:(1)集体潜意识与个体潜意识的含义;(2)人格类型理论的基本观点;(3)人格结构的相互作用;(4)理论应用:临床心理应用、文化领域应用;(5)荣格的贡献与局限。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1、识记:(1)自卑及其补偿的含义;(2)生活风格的概念;(3)追求优越的含义;(4)社会兴趣的含义;(5)创造性自我的概念。
2、领会:(1)阿德勒的人性观与人格含义;(2人格动力;(3)人格结构;(4)人格发展与成因:父母教养方式、出生顺序;(5)研究方法:早期记忆法、心理治疗;(6)研究主题:自卑与心理补偿、社会兴趣;(7)理论应用:教育应用、心理咨询;(8)阿德勒的贡献与局限。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教学重点和教学重点是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与观点。
第三编 新精神分析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各个人格理论,识记各个理论的基本概念,领会各个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了解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总体评价。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产生背景、霍妮的人格理论、弗洛姆的人格理论、沙利文的人格理论、艾里克森的人格理论、客体关系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霍妮的人格理论:
1、识记:(1)基本焦虑的概念;(2)神经症人格;(3)人格结构:现实自我、真实自我、理想自我;(4)神经症需要;(5)人生取向。
2、领会:(1)基本焦虑与神经症的关系;(2)女性心理学的基本观点;(3)健康人格模式;(4)神经症的治疗;(5)霍妮的贡献与局限。
弗洛姆的人格理论:
1、识记:(1)社会人格的概念;(2)人格类型;(3)社会潜意识;(4)人类的需要结构;(5)人格类型。
2、领会:(1)社会人格论的基本观点;(2)积极自由和逃避自由的含义;(3)研究主题:逃避自由、疏离感、机器人化;(4)理论应用:理想人格模式、精神病成因及治疗;(5)弗洛姆的贡献与局限。
艾里克森的人格理论:
1、识记:(1)自我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2)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及危机的名称。
2、领会:(1)人格动力理论;(2)自我我同一性的含义;(2)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基本观;(3)研究主题:自我、心理历史理论;(4)理论应用:精神病及其治疗、教育心理健康应用;(5)埃里克森的贡献与局限。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教学重点是新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与观点。
第四编 行为主义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行为主义各个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识记并理解这些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这些人格理论的主要区别,掌握相应的人格改变和治疗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行为主义学派产生的背景、华生的人格理论、斯金纳的人格理论、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论、罗特的社会学习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行为主义学派的总体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华生的人格理论:
1、识记:(1)人格含义。
2、领会:(1)华生的人性观;(2)人格发展;(3)人格研究方法;(4)异常行为的形成与改变;(5)华生的贡献与局限。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人格理论:
1、识记:强化、强化物、正强化和负强化、消退、自然恢复、类化、分化、代币制、生物反馈法的含义。
2、领会:(1)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2)强化、强化物的含义;(3)强化的安排原理;(4)强化的类型与程序;(5)人格发展;(6)人格异常;(7)研究主题:强化、程序教学机;(8)理论应用:行为评估、行为塑造、行为治疗;(9)斯金纳的贡献与局限。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人格论:
1、识记:学习的四个要素。
2、领会:(1)学习的四个要素的含义;(2)四种冲突的含义;(3)人格发展;(4)人格适应;(5)研究主题:挫折攻击假说、模仿;(6)理论应用:早期教育、喂食情景、大小便训练、早期性教育、愤怒-焦虑冲突、神经症的形成与治疗;(7)多拉德和米勒的贡献与局限。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教学重点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教学难点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人格的关系。
第五编 人本主义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本主义各个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识记、理解这些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学会把患者中心疗法应用于人格障碍的治疗实践中。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罗洛·梅的人格理论、对人本主义理论的总体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识记:(1)需要的七个层次及其含义;(2)自我实现者的特征、高峰体验。
2、领会:(1)马斯洛的人性观;(2)研究主题: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高峰体验的含义和作用;(3)研究方法:整体分析法、问题中心法、自我实现的测量方法;(4)理论应用:教育应用、管理应用;(5)马斯洛的贡献与局限。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1、识记:(1)自我概念;(2)现象场(3)Q分类法;(3)理想自我;(4)无条件积极关注;(5)来访者中心疗法。
2、领会:(1)自我的内涵;(2)人格结构;(3)人格发展;(4)人格适应;(5)人格动力;(6)研究方法:Q分类法、语义分析法、个案研究;(7)研究主题:向经验开放、重视此时此地;信赖自己;(8)理论应用:来访者中心疗法、教育应用;(9)罗杰斯的贡献与局限。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1、识记:(1)罗洛·梅的人格概念;(2)健康人格的六个特征。
2、领会:(1)罗洛·梅的人性观;(2)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3)人格的定义;(4)人格结构;(5)人格发展的四个阶段;(6)研究主题:爱与意志、焦虑;(7)理论应用:心理治疗的目标、心理治疗的原则、心理治疗的过程;(8)罗洛·梅的贡献与局限。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教学重点是马斯洛的人格心理学理论、来访者中心疗法;教学难点是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的关系、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的含义。
第六编 人格特质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识记各个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各个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正确评价人格特质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人格特质理论产生的背景、奥尔波特的物质理论、卡特尔的物质因素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五因素模型等理论,对物质论的总体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奥尔波特的物质理论:
1、识记:(1)人格的概念;(2)特质的概念和种类;(3)健康人格的特征。
2、领会:(1)奥尔波特的人性观;(2)特质的含义和特点;(3)人格结构;(4)人格动力:机能自主与统我技能自主;(4)人格发展阶段;(5)人格成因;(6)研究方法;(7)理论应用:健康成熟的人格标准;价值观研究量表;(8)奥尔波特的贡献与局限。
卡特尔的物质因素论:
1、识记:(1)人格结构;(2)特质的含义;(3)因素分析技术。
2、领会:(1)人格动力;(2)人格成因;(3)各种特质之间的关系;(4)研究方法;(5)理论应用:神经症病因分析、治疗方法。(6)卡特尔的贡献与局限。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识记:(1)人格层次的名称;(2)三个人格维度。
2、领会:(1)埃森克的人性观;(2)人格结构的各维度含义;(3)人格层次之间的关系;(4)人格成因;(5)研究方法:研究取向、校标分析、问卷式测量法;(6)理论应用:异常人产生原因、治疗方法;(7)埃森克的贡献与局限。
五因素模型:
1、识记:(1)五因素各维度的名称。
2、领会:(1)五因素理论产生的背景;(2)各个因素的含义;(3)五因素模型的特点;(4)五因素的验证与测量方法;(5)研究主题:因素的命名与次序、人格因素的数量、不同词类的探索;(6)理论应用:临床应用、职业管理应用、发展心理学引用、婚姻咨询应用;(7)对大五因素模型的评价。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教学重点是人格特质及其含义、大五因素理论;教学难点是人格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
第七编 认知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认知学派各个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并识记这些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身体顺应测验和棒框测验,把固定角色疗法运用于实践。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认知学派人格理论产生的背景、凯利的个人构建理论、罗特的社会认知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米歇尔的社会认知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凯利的人格个人建构理论:
1、识记:人格建构。
2、领会:(1)凯利的人性观;(2)人格结构观;(3)基本假设与推论;(4)人格动力;(5)研究方法:角色建构测验、固定角色疗法;(6)研究主题;(7)理论应用:建构作用与功能失调、病态建构的特点、自杀与敌意;(8)凯利的贡献与局限。
罗特的人格社会学习论:
1、识记:行为濳势、预期、强化值、控制点。
2、领会:(1)罗特的人性观;(2)理解学习四要素;(3)人格结构;(4)研究方法:访谈法、投射测验、控制性行为测验、行为观察技术、问卷法;(5)研究主题:控制点与归因风格、控制点与学业成就、控制点与社交行为、控制点与身心健康、控制点与职业发展、控制点与家庭教养;(6)罗特的贡献与局限。
班杜拉的人格社会学习理论:
1、识记:(1)观察学习的含义;(2)替代强化的含义;(3)自我调节的含义。(4)自我效能感的含义;(5)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6)交互作用模型。
2、领会:(1)观察学习的特点;(2)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含义;(3)自我与目标的含义及关系;(4)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与健康的关系;(5)研究方法;(6)研究主题:自我效能、暴力行为的效仿;(7)理论应用:人格适应、行为改变与治疗技术;(8)班杜拉的贡献与局限。
米歇尔的人格社会认知理论:
1、识记:(1)人格结构;(2)能力;(3)自我调节系统。
2、领会:(1)米歇尔的人性观;(2)人格结构;(3)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4)自我图式和可能自我的含义及功能。
四、本章应用
1、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内涵。
2、综合应用:能结合理论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述,逻辑思维清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本章关键问题
教学重点是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认知疗法;教学难点是建构的概念、图式与认知结构的理论。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能使自学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两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二)关于自学教材
现代人格心理学课程自学考试指定使用的教材是《人格心理学》(第二版),许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第二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由于内容较多,同时有一定难度,应考者在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本课程的考试大纲以及每章的第一部分考核知识点的有关内容。
2、认真学习考核知识的具体要点和内容,注意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学习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在自学时要注意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要牢固掌握。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者对人格心理学的认识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本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广泛;自学考试命题的题型多样、覆盖面广。社会助学者应根据这门课程和考试命题的特点,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在全而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把重点问题和一般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成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本大纲的第一章到第八章的内容,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应结构合理。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40%,领会30%,应用30% 。
3、要合理安伴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等。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以2:3:3:2。试题的准易度与能力层次不同,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有难易度不同的试题。
4、本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5、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自学者的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6、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江苏专转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继续阅读>>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江苏专转本”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江苏专转本报名指导入口

添加我们企业微信
回复关键词,了解更多专升本咨询